首页 > 研究成果 > 时事评论

王海利 | 韩日两国为避免陷入僵局关键时刻“踩刹车”!

2019.11.27

作者:王海利,国观智库高级研究员


11月22日当地时间下午6点,距离日韩《军事情报保护协定》(以下简称《协定》)失效仅剩6小时之际,韩国青瓦台国家安保室第一次长金有根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韩国政府以随时可以终止军情协定为前提,停止8月22日向日方提出的终止《协定》效力的通知”,并称“日本政府已经对韩方的决定表示理解”。金有根还表示,在韩日双方就出口政策开展对话的期间内,韩方将暂停就日本限制出口问题向世贸组织(WTO)提起申诉。这是韩国政府决定不再续签军情协定后时隔3个月做出的最新决定。消息一出,包括韩国国内媒体在内,世界许多媒体都认为韩国在最后时刻“退缩”了,日本取得“全胜”。但在笔者看来,这种观点是不全面、不客观的,双方在这场博弈中没有哪一方是“全胜”,而是互有妥协亦都有收益!作为世界两大重要经济体及中国近邻,日韩关系紧张必然给中国和地区局势带来深刻影响,令地区合作增添新变数。



(一)日本在关键时刻也踩了刹车。从危机管理角度看,激烈对抗双方在关键紧张时刻只有一方刹车是不能避免迎头相撞的。但这两天人们更多地只关注了韩国的态度,而忽略了日本政府的动静。这主要是由于11月23日是观察韩国打出的停止《协定》这张牌的关键时刻。其实,就在韩国政府正式宣布停止终止《协定》的同一时刻,日本经济产业省也召开记者会,表示将与韩国当局进行课长级筹备会议与司长级对话的方针。日方通过启动贸易管理进行磋商,亦展现了灵活姿态。11月25日,韩国发布最新消息,韩日两国已经着手启动课长级谈判,最快可能于本周内开始。由此可以看,韩日双方在关键时刻即将到来前进行了沟通协商,最终以“互让一步”达成了妥协。


(二)日韩双方都坚持了“斗而有度”的原则。自今年7月初,日韩爆发贸易战以来,双方在外交、经济、安全领域进行激烈博弈,态势逐步升级,但是双方在出招儿的同时都拿捏着寸,互相留有余地,没有突破底线。


日本话说的很“硬”手下的挺“软”。自宣布对出口至韩国的3种半导体关键工业原材料加强管制以来,面对韩国政府的“软硬兼施”,日本政府的外交表态一直很强硬,表示决不妥协,并于8月28日以安全保障为由把韩国从贸易“白名单”中剔除。从“白名单”国家中剔除并不是贸易禁运,只意味着日本企业向韩国出口产品或技术时,日本经济产业省都有权要求实施时间长达2-3个月的个别审查。日本意图以此来增强自身的主动优势地位,威慑韩国在相关问题上“就范”。但几个月来,日本政府在实施个别审查时基本都予以了“放行”,并没有把向韩国供给的“大门”彻底关闭。比如,日本先后于8月8日、8月19日两次批准对韩相关出口。这两次的出口对象企业都是韩国最大半导体企业——三星电子。两次批准出口的数量可供三星电子使用9个月。据韩联社11月16日报道,日本政府再次批准一家本土企业向韩国出口一批受控的半导体工业材料氟化氢。


韩国则是话讲很“软”手下的挺“硬”。由于日本在半导体材料方面占据技术优势和垄断地位,分别控制94%的全球氟化聚酰亚胺供应、92%的全球光刻胶供应和70%的全球氟化氢(或蚀刻气体)供应。韩国从日本进口的这三种化学品分别占85%、83%和42%。从经济角度看,韩国在贸易战处于劣势,所以自贸易战爆发伊始,韩国不断通过外交喊话呼吁日本撤销出口管控措施,多次主动提出进行外交磋商,要求美国进行调停干预,并利派出“知日派”总理李洛渊参加日本国内极为重视的天皇即位礼。但在不断说“软”话的同时,韩国反制日本的措施却很“硬”,基本采取了抓住“软肋”对等报复的办法。日本将韩国移出贸易“白名单”后,8月12日,韩国对日本采取对等报复措施,把日本从出口管理优惠国名单中移除,取消出口优惠待遇。8月22日,针对日本在安全上的“软肋”,韩国打出最具威慑效应的一张牌——宣布不再续签将于11月23日到期的《军事情报保护协定》。8月25日起,韩国在独岛(日本称竹岛)附近海域举行为期两天的超大规模军事演习。但是,韩国在反制过程中也没有“做绝”。比如,将日本移出贸易“白名单”后,韩国没有将其降格为“乙”类国家,而是新增了一个“甲2”类,同时表示在新规定正式实施之前的20天公共意见征询期内,韩方愿意随时与日本协商。在宣布停止续签《协定》后不久,表示,如果日方在3个月后《协定》到期前撤销不当经贸措施,双方可以重商协定。


(三)民意舆论压力为危机解决增添变数。民意舆论对于危机解决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成为进攻对手的利器,亦可能成为刺伤自己的匕首,并成为政府管控危机的“束缚”。11月22日傍晚,韩国宣布停止终止《协定》后,韩国《朝鲜日报》称文在寅政府的作为“没有对日本起到任何打击作用”,是典型的“无能外交”。《中央日报》则质疑,以《协定》作为筹码与日本进行谈判的策略本身就缺乏考量,“既然是一张打不出去的牌,何必虚张声势?”并认为这一决策反映了文在寅政府的“不成熟”。大多数韩国媒体都预测,这场风波过后,文在寅政府在国内的民意支持率将遭遇“滑铁卢”。本来文在寅政府就因在内部强行任命曹国为法务部长,在外部受到美国大幅增加“保护费”讹诈等问题承受巨大民意压力,如果此番“妥协”不能取得预期效果必然为其执政地位增加更多变数。


特别为迎合民意表明取得了“胜利”,日本官方和媒体充韩国充满“羞侮”的表态更令危机解决充满变数。11月22日下午6点,日本经济产业省表示将与韩国当局进行课长级筹备会议与司长级对话的方针的同时,尤其强调称“这与韩国政府决定停止终止军情协定没有任何关系。当晚,日本政府将韩国的这一转变归功于“日本重视日美韩合作,一直与美国步调一致敦促韩方改变决定”。日本自民党议员、前外务副大臣佐藤正久接受日本产经新闻采访时称,韩国对形势进行了错误的判断,这是事到临头迫于美国压力和日本的推动才做的决定,如果韩方废弃协定的话或将受到(美国)制裁。日本政府的这一态度显然是不利用双方解决问题。11月25日,韩国政府就日本政府的表态向其进行抗议。未来如果两国磋商结果不符合预期,韩国政府基于“新仇旧恨”和争取民意维护执政地位的需求,极有可能会采取极端性措施,因为韩国在宣布“停止8月22日向日方提出的终止《协定》效力的通知”时专门强调了“韩国政府以随时可以终止军情协定为前提”和“日本政府已经对韩方的决定表示理解”。如果日本的实际行动“没能理解”,那么韩国就会“随时终止军情协定”。


(四)谁都不能活的太任性,因为谁都伤不起。在全球化的时代,各国紧密联系相互依赖。虽然依赖的程度和敏感性不同,但彼此是不能彻底分开的。从经济角度看,虽然日本在半导体原料方面占优,但韩国在全球半导体存储器生产领域处于垄断地位,是日本原料的重要购买方。同时,日本半导体产业也需要从韩国进口大量产品维持运转,所以日本的措施“将导致相互保证的破坏”。另外,如果贸易战持续时间过长,可能损害日本在半导体原料方面的垄断地位。因为通过此番贸易战,韩国已经追加了研发投入力求改变对日过度依赖局面,同时,韩国还转向第三方市场采购,一旦形成新的供应链,日本可能失去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优势地位,而且这种损失往往是不可逆的。


从安全角度看,日本对于《协定》的需求远大于韩国。当前半岛形势虽有所缓和,但朝鲜并没有完全停止导弹试射,因此日本还需要通过《协定》机制获取韩方情报。总之,在全球化的时代,谁都不能活的太任性,因为谁都伤不起,因而单边主义、霸凌主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零和思维”必然会被历史车轮撞的头破血流!



时事评论

马晓野 | 防止中美战略误读、不要忽略细枝末节——对“竞争”词义的辨析和思考

活动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