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成果 > 时事评论

张沱生 | 中国与美国:合作?竞争?对抗?

2020.02.10

作者:张沱生,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主任

文章转自中美聚焦微信公众号


一、两国关系现状


2017年底以来,特朗普政府接连发表一系列战略报告,将中国视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指责中国对全球与地区秩序、对美国国家利益与价值观形成全面挑战。美国国会更是通过10多个涉华、涉台法案。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质的变化。


根据新的对华战略,两年来美国全面加强对中国的打压行动,中国被迫采取反制措施,双方竞争、摩擦迅速扩展到各个领域。到2019年,两国政府间的主要对话和国际合作都已基本停滞,人员交流日益困难,双方的信任度大幅下降,中美关系跌到建交40年来的低谷。


当前,最突出的是中美两国的“贸易战”、“科技战”,它不仅给中美两国带来严重损害,而且给地区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带来严重冲击与破坏。美国对华采取的主要打压手段包括关税战、经济制裁、限制投资,并力图制订把中国排斥在外的新规则,一些势力还鼓吹与中国经贸、科技“脱钩”。这些错误做法在美国国内也日益遭到批评与反对。当然,对美国要求中的一些合理因素,中国愿意通过对话和加强改革开放来解决。近一年多来,中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修改负面清单、实施新的外国投资法、持续降低关税等。


经过艰巨、长期谈判,中美终于就经贸摩擦达成了第一阶段协议,并于美国时间1月15日在华盛顿正式签署。这是双方通过对话解决争端的一个新起点,有利于缓和双方经贸摩擦。当然,未来的路还很长,未来的谈判也将更加困难。对此要有充分准备。


与经贸战相比,科技战的风险更大。目前,美国在科技领域对中国打压的力度更大,针对所谓华为的“安全威胁”,美国不仅启动“国家紧急状态”,对中国高科技公司进行制裁,而且,要求所有盟国不与华为合作。中美科技有部分或大部脱钩的严重风险。但美国也有很多人认为,美国与中国科技脱钩只会加速中国科技创新(包括开放创新与自主创新)的发展,结果将与美国阻碍中国科技发展的愿望背道而驰。


当前及未来,最大的风险还是在安全领域,在台海与南海。除双方政策分歧加剧外,近两年中美两国军机、军舰在这两个海域的相遇越来越多,军事博弈日趋激烈。2018年夏季以来美军舰穿越台海已常态化。美国国会的诸多涉台法案更是严重违反“一中原则”,包括违反美国的“一中政策”,其提出的与台湾举行联合军演、军舰港口互靠、恢复各层级官员接触、对台军售常态化等一旦付诸实施,将在台海掀起大风大浪。三年来,美军在南海中国岛礁附近开展的所谓“自由航行行动”的次数已超过奥巴马政府八年的总数,其行为也越来越具挑衅性。此外,双方都不断在南海举行大规模军演,进一步加剧了中美在南海的紧张对峙。


然而也要看到,到目前为止,中美在台海、南海尚未发生危机事件,中美两军在博弈中也都强调加强风险与危机管控,两国防长在几次会面时还一致同意应努力使两军关系成为两国关系的稳定器。但这远不能让人感到安心。长期以来,两军关系一直是中美关系中的最短板,现在却成了稳定器,这只能表明两国总体关系有了非常大的倒退。双方都认识到在关系全面恶化的情况下,如果两军关系再失控,中美将可能出现冲突与战争的最坏前景。到目前为止这仍是双方都不愿看到的。


此外,双方在安全领域的摩擦与风险还可拉出很长的清单,如双方在网络空间、外空领域不断上升的竞争与摩擦,双方在国际核军控与裁军上问题上日益扩大的分歧,双方在发展智能武器方面的严重相互猜疑,等等。而双方的安全合作近几年大大下降,主要原因是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变化协议、伊朗核协议,而反恐、核安全在美国政策的排序上也大大下降。在此形势下,朝鲜半岛无核化成为中美的唯一安全合作。


总之,当前中美关系已经严重恶化,虽然尚未走向冲突与对抗,但两国“竞合关系”的天平已严重失衡,防范、制衡成为两国关系的主要方面,接触与合作遭到严重削弱。过去中美摩擦主要发生在安全、人权等领域并时起时伏,但现在已向更多领域扩展并呈现出激化与长期化的趋势。


二、 两国关系竞争凸显与恶化的主要原因


1、双方力量对比发生较大变化。这是最根本的原因。美方对此感到极度焦虑,担心被中方赶超,失去世界领导权。


2、在去全球化逆流出现的国际背景下,美国以单边主义、“贸易战”、“科技战”的错误做法应对中美经贸与科技竞争。中美经贸关系这一长期以来两国关系的“压舱石”变成两国的主要摩擦点和冲突导火索,大大加剧了双方的竞争摩擦。


3、双方的外交政策与内政都发生一些重要变化。中国加强在周边的维权斗争,美国做出强烈反应。美国提出“美国优先”,大搞单边主义,严重损害了双方的国际合作。特别是双方国内政治的变化使两国之间的意识形态摩擦重新凸显,双方都在加强对对方的防范。


4、美国两党、行政与国会,美国精英包括曾长期支持中美发展关系的工商界在把中国作为主要竞争对手问题上达成了一致。虽然在竞争的性质、应如何开展对华竞争、应采取哪些政策措施方面并未成一致。


5、近年来,全球恐怖主义威胁有所下降,减少了中美双方开展反恐合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民进党2016年重新在台湾执政,台海形势发生的逆转大大加剧了中美的政治与安全摩擦。


总之,双方竞争加剧、关系恶化的原因是非常深刻的,而且这些原因中的多数将长期存在,由此决定了中美关系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改善。


三、 两国关系性质与定位


当前,中美竞争、摩擦明显上升,而且竞争范围广阔,不仅涉及地位、权利之争,而且涉及制度、规则与利益之争。随着竞争的加剧,冲突与对抗的风险也不断上升。但中美竞争与冷战期时期的美苏竞争仍有很大不同,认为中美关系已经陷入全面对抗与新冷战的看法是不正确的。


在冷战时期,美苏是敌人,双方竞争是两个阵营、两个军事集团之间的竞争,双方争夺势力范围,在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军备上进行全球竞争,双方的市场更完全隔绝。虽然美苏没有发生大战,但代理人战争不断,双方维持的是在确保相互摧毁基础上的恐怖的和平。除了避免全面战争与核大战,美苏无任何共同利益。


而在当前的中美竞争中,双方不是敌人,也不存在两个阵营与军事集团的对抗。双方的经济、科技竞争是同一国际体系内的竞争,两国经济、科技发展相互依存度很高。双方的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竞争虽在上升,但尚未占据主导地位。中国的政策是结伴不结盟,中国无意向全球推行中国的制度与意识形态,无意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更无意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更重要的是,中美两国之间存在许多重大共同利益。除经贸科技合作的共同利益外,面对日益上升的非传统安全挑战(包括恐怖主义、气候变化、国际犯罪、传染病、金融危机等)和全球公域安全挑战(太空安全、网络安全、海上通道安全),双方是在同一条船上,必须同舟共济。这与当年美苏竞争是非常不同的。 


总之,当前中美确实已在众多领域出现较为激烈的竞争,但这些竞争并不必然导致冲突与对抗。而且,竞争并非中美关系的全部,共同利益与合作仍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是在当前受到了严重的压抑。在未来,中美两国是进行良性竞争还是恶性竞争,是在竞争的同时仍维持合作、和平共处还是走向脱钩、敌对、新冷战甚至冲突与战争,将主要取决于双方的战略抉择与互动。


时事评论

马晓野 | 防止中美战略误读、不要忽略细枝末节——对“竞争”词义的辨析和思考

活动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