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成果 > 时事评论

田士臣 | 美“全政府”对华竞争策略或迫使中国重新评估战略机遇期

2020.05.26


52885369_303.jpg

作者:田士臣,国观智库副总裁,国际军事行动法研究中心主任 


在中国全国人大推进建立香港特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律之际,美英等国高官或前官员发表声明,批评中国立法行为,这其中包括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和最后一任英国的驻香港总督彭定康。


国国务卿蓬佩奥谴责中国提出的香港国家安全法并警告说,这项立法的通过将是香港自治的“丧钟”。蓬佩奥赤裸裸地威胁表示,“任何侵犯中英联合声明和基本法所保障的香港自治和自由的决定,都必然影响我们对“一国两制”和香港地位的评估。美国强烈敦促北京重新考虑其灾难性的建议,遵守其国际义务,尊重香港的高度自治、民主制度和公民自由,这是保持美国法律下香港特殊地位的关键。”蓬佩奥补充表示,美国与“香港人站在一起”。


还有一些外国媒体针对中国可能在香港设立国安分支机构表示担忧。


有几个问题可能普通的中国老百姓可能会非常不明白:




1.为什么美国国会通过涉台、涉港、涉疆的法案干涉中国内政没有人指责其违反国际义务,而中国在自己的主权范围内制定适用于自己土地的法律蓬佩奥要求中国遵守国际义务?这种国际义务何来之有?

2.为什么美国从1947年就制定和不断更新其国家安全法并且其联邦国安法律能在各州施行而中国这样做就不行?

3.为什么美国在全世界设立CIA机构开展情报活动没人表示担忧,中国在自己国家的地区管辖区域内依法设立国安机构反而有人表示担心?这种担心是真的出于保护香港人民追求自由繁荣的权利,还是担心其支持“港独”分子、干涉中国内政的做法受到阻碍?

4.中国内地实行国家安全法没有妨碍内地公民的繁荣自由,内地公民的生活质量日益提高,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的繁荣与活力早已经超过香港,为什么减缩版的国安法在香港实行就让一部分人担心?现在的香港受“港独”分子游行示威影响日益衰落和经济凋敝,难道有些人担心施行国安法以后香港也会像内地一些城市一样兴旺发达?


这些问题可能仅仅是中国普通老百姓关心和产生疑问的问题的一部分,而且这些问题也不会从蓬佩奥或西方政客那里找到答案。这是因为,美国国务院刚刚出台了一份长达16页的文件名为《美国对中国的战略方针》,断言美国过去40年的对华接触政策已经失败,宣称美国决定改变对华战略,并扬言采取公开施压的办法,以遏制中国“在经济、军事和政治等领域的扩张”。


美国国务院出台的《美国对中国的战略方针》


作为一个中美战略竞争进入新阶段的产物,美国新对华战略方针的出台将成为中美战略竞争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标志着美国开始从国家政策层面正式对中国战略摊牌,标志着中美新冷战的正式开始,标志着美国开启以“全政府”原则在经济、政治、价值观、军事等领域全面对抗中国的开始。


这种全政府全领域制华遏华的战略尽管会相对维持在冷战的范围之内,但增加了双方对彼此战略意图发生误判的几率,增加了双方在军事安全领域发生意外和冲突的现实风险。


蓬佩奥(资料图)


产生这种担心的原因在于,很难阻止美国这种“全政府”反华的态度会渗透到军事领域。一旦“全政府”反华原则成为一种政治正确,必然会影响本来由职业军官采取决策的一线军事行动,产生灾难性的后果。


除了军事领域的危险,美国新对华战略方针的出台将加速加强美国“逢中必反”的趋势。


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几乎对中国采取的所有政策和行动都进行指责,完全不顾中方采取的行动是否合法以及谁对谁错。


比较明显的例子比如,4月份美国国防部就越南渔船在西沙群岛海域与中国海警舰艇相撞事发表声明指责中方,完全不顾事发海域在中国主权范围之内的事实。而对于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发表5.20就职声明,蓬佩奥完全不顾两国签署的联合公报公然表示支持。


截至5月25日,美国的新冠确诊病例逼近165万


当然,美国“逢中必反”最赤裸裸的例子还是就新冠疫情对中国的甩锅指责,在不顾美国科学家警告未能采取有力防疫措施导致美国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遭受疫情损害的不利情况下,特朗普政府推翻先前对中国抗疫的肯定,把这些自己失职渎职应对疫情不利的责任全都转嫁给中国和世界卫生组织。


总结来说,美国对中国采取行为的判断不再依据任何国际法规定标准和国际社会公认的价值判断,以“中国”这个身份(identity)为依据,任何措施只要是中国做出的美国就反对和打压。


作者认为,在美国正式调整对华战略方针的情况下,中国也必须进行审慎的战略评估和调整。


中国政府曾经对国际国内形势做出过面临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核心是认为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


为维护和平发展的战略环境,中国在对外交往中一直奉行着比较谨慎、忍让和保守的策略,很多情况下为了维护和平发展的外部环境宁可自己在经济安全领域“吃点小亏儿”,总体上以一种主动积极的态度维护战略机遇期,中国也十分在乎国际社会对自己的评价。从长远看我们可以认为这是“吃小亏占大便宜”,这种情况笔者称之为“正战略机遇期”。


面对美国开始奉行“全政府”的“逢中必反”战略,尽管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但中国必须调整战略策略,从维护“正战略机遇期”向维护“负战略机遇期”转变,这种转变的几个支撑要素包括:




1.既然美国“逢中必反”,中国在与美国的战略竞争中应当采取更加积极的进取态势,在国际法允许范围内坚决行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各项权利。

2.坚决支持多边主义,维护以国际规则为基础的多边框架体系,以此为共同利益和出发点发展维护与除美国外世界各国的关系。在美国奉行美国优先政策不断破坏多边主义的情况下,在世界更多面临瘟疫、环保、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情况下,坚持多边主义是中国与除美国外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基石。

3.坚持更加扩大改革开放,通过对外开放倒逼国内改革,向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更加开放中国的市场,依法保护外国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同时针对美国的产业政策调整,调整自己的产业链,适应新形势下全球化的变革和影响。

4.坚持自力更生,在影响安全、民生的重要领域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服务,同时对全球市场持开放态度。


从根本上讲,中美战略竞争是美国强加给中国的,中国当然希望两国维护合作与竞争共存的良性局面,但既然美国执意要做出这样的调整,中国也必须做出改变。

时事评论

马晓野 | 防止中美战略误读、不要忽略细枝末节——对“竞争”词义的辨析和思考

活动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