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议活动 > 时局讲堂

中德关系最稳定务实 中欧关系合作大于竞争——前驻德国大使史明德为“国观时局讲堂”开局

2019.04.28


中德关系1.jpg


4月23日下午,由国观智库举办的首期“国观时局讲堂”,在中国前驻德国大使史明德深度解析中欧合作与中德关系中拉开帷幕。47年的外交生涯,28年的驻德经历,史明德成为新时期中德关系构筑与发展的重要奠基人,也是中国和平崛起过程中欧洲对华态度悄然转变的重要见证人。他精准梳理中德、中欧关系发展脉络,为廓清当前变幻莫测的欧洲时局迷雾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视角。他以自己深刻的前线观察,在国际格局即将发生质变的前夜深入浅出的讲述何为世界未有之百年大变局。


中德关系2.jpg


中国前驻德国大使史明德 


“中德关系已成为中国外交关系中最稳定、最务实的一对关系”,史明德这样定性当前的中德关系。在担任驻德大使的六年半时间里,史明德见证了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不断迈上新的台阶,两国领导人多次交流互访达成合作。2016年至今,中国已连续三年成为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德贸易占据中欧贸易的30%,频繁的高层互访和高度重合的经贸利益让中德关系得以行稳致远。


中德关系3.jpg


史明德指出,当前重要的几对大国关系,核心在于“竞”“合”二字,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就中欧关系而言,合作大于竞争。中欧之间在各领域的合作在不断扩大,但欧洲对中国的“疑惧”也在增强,我们要多做增信释疑的工作,推动中欧合作共赢。与中美关系不同,中欧之间不存在难以调和的结构性矛盾,反而有着诸多共同的利益诉求。发展中欧关系,关键是要通过合作增加共同利益,要把合作的蛋糕越做越大,不断开辟新的合作领域,扩大合作内涵,同时妥善管控和解决分歧。


中德关系4.jpg


史明德分别从中美博弈和“一带一路”两个层面解读欧洲对华态度。中美博弈进程中,欧洲对华态度一开始抱着坐山观虎斗甚至从中渔利的想法,可当中美争端愈演愈烈之时,欧洲各国才纷纷发觉贸易战没有赢家只有输家,欧洲不光经济利益连带受损,甚至还有被边缘化的风险。而在“一带一路”问题上,欧洲各界对华态度出现结构化分歧,经济界普遍对“一带一路”采取积极态度,而其智库、媒体却纷纷表示怀疑。史明德用“疑惧”一词概括了欧洲当前的对华心态,从最初的经济竞争到后来的技术竞争,现在开始担心来自中国的制度竞争。对此,中国应该让欧洲意识到,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绝非争夺势力范围,而是通过共商、共建、共享,实现共同发展,尤其是促进欧洲的平衡发展和一体化进程。


中德关系5.jpg


在谈到中国对德投资问题时,史明德指出,中国模仿学习的时代将要结束,自主创新的时代开始了。海外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担忧与日俱增,各种投资并购上的政策限制使得美的收购库卡这样的案例不太可能再次发生。接下来,中国要更加重视自主创新,更加重视技术合作,这方面尤其要向德国学习。


中德关系6.jpg


国观智库总裁任力波向史明德介绍研究成果 


此外,史明德对国观智库的发展模式和丰硕成果表示赞许。他指出,当前国内的欧洲研究相对我国战略需求依然滞后,尤其是缺乏对于各国经济社会领域的基础性研究。中国面临的外交挑战错综复杂,亟需一批能潜心开展基础研究、能提出战略方案的智库。他期待国观智库能继续加强欧洲研究,加强与欧洲智库的对话交流,为中欧关系发展建言献策。


中德关系7.jpg


德国艾伯特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项目经理Tobias Beck 


时局讲堂开始前,德国艾伯特基金会驻中国总代表康怀德(Alexander Kallweit)、艾伯特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项目经理Tobias Beck专程访问国观智库,与国观智库总裁任力波以及欧洲研究中心成员共同探讨未来合作的可能性,包括专题对话会、联合课题研究、专家访学等。


中德关系8.jpg


德国艾伯特基金会来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