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议活动 > 动态

跨大西洋关系——结构性矛盾or同盟依旧? ||国观智库大使圆桌会首次线上举行

2020.03.30

3月16日,国观智库以网络会议形式举办第二届大使圆桌会,研讨今年慕尼黑安全会议所映射出的国际关系主要特点,及此次冠状病毒疫情对大国关系演变趋势的影响。


中国前驻德国大使史明德、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冯仲平、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丁一凡、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等专家与会讨论,北京语言大学国别与区域研究院学术院长、国观智库首席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黄靖主持圆桌会。


第56届慕安会的主题为“西方缺失”(Westlessness)。主办方为了言简意赅和引人注目,别出心裁地创造了这个新单词。意指当今世界变得越来越不“西方”(西方影响力下降),而西方本身也变得越来越不“西方”(内部团结弱化)。会议主题体现出欧洲国家对当前国际局势和自身所处环境作出的判断、反思和自我警示。


“西方的缺失”到底指代国际格局尤其是跨大西洋关系的哪些特点?从传统来看,慕安会主要讨论欧洲安全、美欧关系,这次把“西方”作为一个整体来讨论其处境,又意味着什么呢?本次慕安会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几何?与会专家进行了深入研讨,主要观点如下:


1、“西方缺失”的主题,体现出欧洲国家的集体危机感、焦虑感。在逆全球化、美国优先、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上升、英国脱欧、中国快速崛起、中美竞争加剧等大背景下,欧洲国家自信不足,对不确定性感到担忧。欧洲国家在探索自己在未来世界格局中会占据什么样的地位和发挥何种作用。如何让“西方”的概念与时俱进,捍卫其传统的价值观,使其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更高的合法性。对“西方缺失”的讨论是西方忧患意识体现,目的在于重新完成自我定位,找到再次崛起的机会。


2、慕安会上美欧各说各话,凸显跨大西洋同盟关系的内部矛盾和分歧。美国除了极力夸大中美的所谓威胁,拉拢怂恿欧洲与其共同遏制中国外,对欧洲国家的不满和疑虑并没有予以回应。有专家认为,美欧关系的罅隙已是结构性的问题,两者渐行渐远,理念差别、利益冲突越来越多,美欧联盟的基础出现动摇。但也有专家认为,虽然美欧同盟的质量有所降低,但其是性质并没有根本变化。尤其是在安全上,尽管觉得美国越来越难以依靠,但欧洲暂时还不能摆脱对美国的依赖。美国也不会鼓励欧盟建立独立防务能力的努力。


3、西方的缺失体现在无论是美国国内还是欧洲各国,政治碎片化、政治民粹化、思想极端化,及其引发的社会分裂都是空前的。伴随着经济的恶化和难民问题的突出,欧洲各国的执政能力都在相对下降。欧洲内部协调行动的能力在下降,尤其是在突然爆发的疫情下,“大难临头各自飞”的尴尬局面更是凸显。


4、美国在慕安会主题,不顾会议主题,偏执地抹黑中国、极力夸大中国崛起带来的“威胁”,充分显示出美国已经在战略战术上把中国作为全面竞争对手,在各种场合制造“中国威胁”议题和舆论。美国一方面是想强迫欧洲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联合欧洲遏制中国,另一方面也是企图通过把中国塑造为西方共同的外部敌人,来增强内部的凝聚力。


5、冠状病毒疫情与全球经济衰退相互叠加,可能形成一场后果难以估量的综合性全球危机。在此背景下,中国在抗疫取得初步成效后,可以在维护全球产业链的稳定、缓解全球经济衰退、协助全球抗疫等方面,与世界各国加强合作,发挥强大的建设性的作用。根据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中国围绕抗疫的对外援助是不会用“西方”、“非西方”这样的概念来区分亲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