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国观智库联合德国阿登纳基金会在凯宾斯基酒店举办第二期“中德青年沙龙”,本次沙龙围绕德国今年7月出台的“中国战略”文件展开。德国驻华使馆政治处副主任Marian Gordzielik、中国外交部欧洲司德国处副处长顾文兵、德国海外商会联盟大中华区代表Jens Hildebrandt、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主任吴江与北京大学德语系副主任毛明超出席了此次活动。阿登纳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Johann Fuhrmann与国观智库总裁任力波为本次活动致辞。
德方嘉宾认为,德国的“中国战略”搭建了一个广泛的框架,提出了一些较为尖锐的问题,但重点还是强调需要与中国合作。“虽然中德在很多领域存在竞争关系,但我们有许多共同利益,比如在应对气候变化、全球卫生等问题时,没有中国的合作,这些问题很难得到解决。”
德方嘉宾同时指出,“中国战略”是德国政府从非常复杂的局面中整理出的一份指导性文件,因为德国各个部门都在深入研究中国相关事务。但各领域会根据自身情况作出相关措施。以德国经济界举例,德国对华投资依旧高涨,没有去风险,反而更加本地化、更加让自己投入当地区域经济生活中,所以很多努力都是在区域化、本地化,因为中国市场无论从结构、供应链、还是从规模或增长潜力来看,对德国都是未来最重要的市场。
中方嘉宾谈到,“中国战略”的主题虽然是中德关系,但其实也是德国人在变化世界中对自身的重新定位,这其中不只包含了对中国的定位,也包含了与欧盟、与美国、与北约关系等的定位。“德国的很多焦虑并非出一份中国战略就能疗愈,只有德国处理好与盟友的关系、与美国的关系、处理好欧洲内部的关系才能真正治疗自身的安全焦虑。”
中方嘉宾认为“中国战略”应该为中德关系提供更多的动力而不是相反。中德之间利益深度互嵌,前景非常广阔。中国希望中德之间的主流定位为合作伙伴,而非竞争对手。
中方嘉宾呼吁,虽然时代在转折,但年轻人不能没有历史观,不能不知道中德建交五十多年经历了怎样的风雨而走到了今天。中国非常看重德国、看重欧洲,我们希望欧洲和平稳定地发展、为世界的和平稳定发挥积极建设性作用。“持久的和平需要政治界、企业界、媒体界、学术界以及所有年轻人高度的勇气、智慧和定力,不是光靠意识形态、高喊口号就能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