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成果 > 时事评论

田士臣 | 中印防长会晤 到底谈了啥?

2020.09.07

微信图片_20200907171126.jpg

据中印两国媒体的报道,9月4日,在莫斯科参加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组织成员国国防部长联合会议的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魏凤和与印度国防部长拉杰纳特·辛格举行了会晤。根据印度媒体援引印度国防部长办公室(RMO India)官方发布的信息,双方会晤持续了2小时20分钟。


魏凤和表示,造成当前中印边境紧张局势的起因和真相十分清楚,责任完全在印方。中国的领土一寸也不能丢,中国军队完全有决心、有能力、有信心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双方应认真落实习近平主席和莫迪总理达成的重要共识,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希望印方严格遵守双方达成的一系列协定协议,切实加强对一线部队管控,不越过当前实控线进行挑衅,不采取任何可能引发局势升温的举动,不刻意炒作和传播负面信息。双方应着眼中印两国关系和地区和平稳定大局,共同努力、相向而行,推动当前事态尽快降温缓和,维护中印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但按照中方对时政活动报道的惯例,对外方说了什么通常都会简化处理。本文将根据印度媒体和印度国防部官方消息提供的印度防长在会晤中的立场内容,对中印防长会晤进行初步分析解读,并对中印边境局势发展和后续解决提出思考建议。

01
印度防长到底说了什么?

根据印度国防部长办公室发布消息,两位防长就印中边境地区的发展以及印中关系进行了坦率和深入的讨论。印方介绍了印度在过去几个月中在实际控制线(LAC)上的情况,包括在印中边界地区西部地区的加勒万河谷。


印方一方面反过来指责中国军队的行动违反了双边协议。辩称印度军队一直对边界管理采取非常负责任的态度。


另一方面,辛格也表示,双方应从领导人的共识中获得指导,认为印中边界地区的和平与安宁对于双边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至关重要,双方不应让分歧成为争端。


辛格认为,因此重要的是,中方应与印度方面合作,尽早脱离包括班公湖在内的所有摩擦地区,并根据双边协议和协定,在边境地区逐步降级。辛格进一步强调,当前局势应负责任地处理,任何一方都不应采取任何可能使局势复杂化或升级边界地区事务的进一步行动。


辛格最后表示,双方应继续进行讨论,包括通过外交和军事渠道进行讨论,以确保尽早沿实控线全面脱离接触和降级,并全面恢复和平与安宁。


表面看来,印度防长说的话很漂亮,比如提到了落实两国领导人共识,通过外交和军事渠道和平谈判解决争端,尽快脱离接触使局势缓和等等。但印方的表态也传递两个核心信息:1. 印方认为造成当前状况的责任在中方,是中方“侵略”行为和单方面改变现状造成的,特别是印方认为是自己先发制人“挫败”了中方占领班公湖南岸的企图;2. 印度防长之所以现在能“站着说漂亮话不腰疼”的关键原因,在于目前印方占据主动,通过采取先发制人措施占领了班公湖南岸的许多制高点。


这其实与洞朗事件类似,也就是在印方下“先手棋”进入中方领土的情况下,无论将来谈判如何进展,印方就是把自己吃进去的“吐出来”,实际上也没有吃亏,这恰恰就是目前的态势。

02
中印防长莫斯科会晤透露哪些信号?

1
谁先发起的这次会面?

多家印媒都提到了一点,即中国代表团主动接触印方发起这次会面的。言外之意:你看,是中方主动来找印度的,我们很有面子。


中方的媒体报道没有提及这一点,但有两个细节佐证了印方的说法。一是中方的新闻稿里面没有“应约”两字。


二是中方最先发布此消息的新华社内外两个新闻稿件内容相同但使用了不同的标题。新华社海外网对外发稿使用的标题是《中印防长会晤 魏凤和呼吁印方勿刻意炒作传播负面信息》,而新华社对内发稿使用的标题是比较中性的《中印国防部长在莫斯科举行会晤》。


但两个稿件的内容是相同的。尽管对外发稿没有说明印度刻意炒作传播哪些负面信息,标题的变化就可以理解为批评印方媒体不要在细枝末节上添油加醋,这其中就可能包括谁主动发起了这次会面。


如果这次会晤真的是由中方发起,并在新闻稿中刻意回避了这一点(没有使用“应约”),就应该为中国防务政策部门点赞。笔者在多篇文章提及,作为大国要有健康成熟的心态,主动加强战略沟通显示大国自信和对事态的掌握,一点也不丢面子。


2
双方的核心分歧

如上分析印方表态所述,双方的核心分歧还是谁是这次事件的始作俑者,在这一点上,双方相互指责对方破坏和平谈判共识协议采取挑衅行为,这一点不再赘述。


3
双方共识

在保持军事和外交渠道畅通,通过军事磋商和外交渠道等和平手段解决争端方面,双方是有共识的。这些共识的根基,在于保持边境地区的和平稳定对于两个大国发展都是有利的。

03
中印边境局势展望及影响因素

这次中印防长会晤也是为两国下一周举行外长级会晤打前站。总体来讲,由于印方占据班公湖南岸多处高地,拥有战术上的制高点优势可进可退,中方相对被动。下周的双方外长会谈还会就这些核心分歧和解决方式方法交换意见,按照外交惯例,外长会谈达成的共识又会作为下一步低级别会谈磋商和落实执行的指导。笔者认为,有几个因素是容易被忽略的方面。


天气因素。中印边境实控线上的许多点位,其实只在夏天气温升高冰雪消融的时候才能到达和控制,进入秋冬季天气变冷以后,双方兵力都无法到达。这一天气因素有可能会被印方利用,作为一个本没有价值的“短期价值”筹码与中方要价。解释起来,就是到了冬季印方自己就会撤出一些点位,但在冬季到来之前的这一个时间差,印方可以以此来要价。


心理因素。在中美博弈大背景下,美国通过“信息欺骗”行动一直想把中国塑造为一个周边四面树敌的“侵略和进攻主义者”形象,中方也为此背负很大的心理舆论压力,而许多周边国家也乐此不疲有意从反向利用这一因素,刻意突出自己的“受害者”形象,博取国际舆论的支持同情,印度对此也很清楚。


争端长期性。中印边境争端和冲突不是一天两天了,印度自己除了中印边境争端还有与巴基斯坦的克什米尔争端,印度已经习惯了这种长期争端状态,并积累了丰富的“非战争”状态下边境斗争的拉锯经验。中方也应从长远角度综合统筹考虑解决中印边境争端的模式方法,不必心急和太过重视一城一地的得失。


美国因素。美国在其中发挥的挑拨作用不言而喻,对美国来说,任何能对中方战略发展造成掣肘的因素都可以拿来利用,中印边境争端对美方来讲就是一块上好的材料。

04
一劳永逸彻底解决中印边境争端的思考建议


2017年中印边界发生洞朗事件,作者写了《从中印边界冲突反思“不首先开第一枪”的政策》,对中印边境局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中方应对的意见建议。从加勒万河谷事件到近期的双方对峙,促使笔者在原来考虑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深入思考。笔者认为,如果不能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中印边境的安全魔咒就很难被打破,就会始终成为困扰两个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安全桎梏。解决中印边界争端需要一些新思维、新思路,而这首先取决于对中印边境争端的认识。



1
中印边境争端的几点认识

1.中印边境争端在本质上是领土主权争端,而在领土主权问题上双方很难让步。同样囿于东方文化的影响限制,迫于国内民族主义势力的压力,加之复杂的历史宗教和文化因素,两个国家在领土主权问题上都很难做出让步,最终的任何妥协对双方高层来讲都是一种考虑各种因素压力的政治决断,很难轻易做出。


2.领土主权问题不可以让步,但可以保留主权共享治权。主权问题本身不可以让步,但如何行使主权是各国自己决定的事情。受通过共同管辖解决海域划界争端的启发,双方有没有可能在都不承认对方主权或同时宣称拥有主权的同时——双方都可以说其领土一寸也没有丢,在议定的区域设置共同管辖的区域。这样以来,双方都没有丢失主权,但都让渡了一部分管辖权,核心是议定共同管辖的区域和管辖规则。其实中国提出的“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海上主权争端解决方式就是这个道理。


3.边境实控线点位的控制在特定位置具有战术意义,但从战争全局和战略全局看不一定有实质意义。对于边境实控线上具体点位的争夺,一方面为双方拉锯式谈判提供支撑,另一方面也是遏制对方的蚕食侵略,因此双方都会坚持和保持警惕 。但从战争全局看,一旦双方由边界争端引发大规模全面战争,这种点位的争夺就不一定有实质意义,更多是保持主权存在的政治意义。举个例子,印方占领的一些点位,一旦爆发大规模战争,利用远程制导武器或无人机分分钟就可以轰平,没必要非得用物理上的肉搏来夺回来。 


4.保持边境地区和平稳定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印两个发展中国家实现民族富强和发展都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作为搬不走的邻居,双方边境由争议区转变为促进和保障各自发展的和平区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这是中印双方的最大共同利益。从最坏的情况看,一旦拥有核武器的两个国家因为边境争端爆发全面战争,实际上没有任何赢家,只能让美国坐收渔翁之利,损害的是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2
解决中印边境争端的思

时事评论

马晓野 | 防止中美战略误读、不要忽略细枝末节——对“竞争”词义的辨析和思考

活动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