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议活动 > 动态

中澳蓝色经济合作机遇大,需解决好社会和环境问题

2018.09.27

“中国近年来的海产品消费量逐年上涨,澳大利亚的公司、行业十分欢迎中国投资,澳大利亚政府也对此持开放态度,但是两国合作仍然存在一些阻碍,例如环境污染、过度捕捞,以及来自澳大利亚当地企业、居民的阻力。”


以上是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传播学院高级讲师 Michael Fabinyi 对于中、澳两国在海产品进出口领域合作的评价。


中澳蓝色经济1.jpg

                         

Michael Fabinyi


2018年9月25日,国观智库全球海洋治理系列对话会海洋经济分议题(第一期)成功举行。本期对话邀请了多名国内外海洋治理领域以及经济研究方面的知名专家,围绕“气候变化背景下蓝色经济理念的内涵和特征”、“海洋产业升级的经验与模式”、“中国的蓝色伙伴关系理念:前景与路径”三项议题展开讨论,并对其进行了深度解析。


当前国家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依赖海洋,然而全球气候和国际形势变化加剧,全球海洋治理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在这样的情况下,“蓝色经济”的概念应运而生。据Fabinyi介绍,至2030年,中国的海产品消耗量预计将占世界总消耗量的30%,而作为中国“蓝色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产贸易将同时面临挑战与机遇。


中澳蓝色经济2.jpg


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和物流业的发展,中国在澳大利亚海产品出口中所占比重正在逐年上升。“中国主要向澳大利亚进口龙虾、鲍鱼、海参等海产品,这些海产品的进口量在2016至2017年间增长了近4倍,且很多是直接进口至中国,不再需要越南和香港中转。中澳在海产品,尤其是以石斑鱼为代表的珊瑚礁鱼类贸易上有着巨大的合作空间。”


Fabinyi同时指出,中澳两国的合作也面临着环境和社会两方面的问题。过度捕捞、氰化物的使用、捕捞过程的不规范等危害了澳大利亚海产品的产量与质量,且中国企业进入澳大利亚市场困难重重,目前还没有成功案例。Fabinyi希望未来两国能在水产养殖业进行合作。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海洋能开发利用技术室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崔琳重点介绍了中国海洋能产业的现状和发展。中国目前的海洋能开发在领域上主要集中在潮汐能、波浪能、盐度梯度和热梯度等,在地域上集中在在浙江、广东、福建等沿海省。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法规、加大投资力度,促进海洋能产业的发展。


中澳蓝色经济3.jpg


                                                                                       崔琳


“到2050年,海洋能装机容量预计将达到300GW,这一发展能提供680000个就业岗位。除此之外,按照当前的发展速度,到2050年海洋能可以减少5亿吨的碳排放量。”崔琳表示,未来海洋能的发展将给中国电力系统带来深刻改变,与此同时,海洋能也将为制冷制热、淡水生产、生物燃料等领域提供支持。


国观智库特约研究员吴惟的发言则主要围绕中国“蓝色经济”与“蓝色伙伴关系”。吴惟介绍,中国的“蓝色经济”最早主要聚焦渔业;2009-2013年,胡锦涛主席提出要建立“蓝色经济区”。2013年至今,“蓝色经济”已占中国GDP的9%至10%。


中澳蓝色经济4.jpg


“蓝色经济内涵丰富,海洋运输、海洋管理、水产养殖……甚至海洋教育都是蓝色经济的一部分。近年来航海设备制造成为了蓝色经济的支柱产业,主要集中于长江、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区。”吴惟同时也承认,当前海洋经济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障碍,但是随着世界各国家对海洋经济发展越来越重视,国家之间的合作也许可以作为桥梁。中国可以利用APEC等国际组织发展“蓝色经济”,搭建“蓝色伙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