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成果 > 时事评论

田士臣 | 为什么佩洛西回答不上来?说多了就露馅了

2020.02.16

作者:田士臣海军上校(退役),国观智库国际军事行动法中心主任、资深研究员

文章转自观察者网,原文链接:https://www.guancha.cn/tianshichen/2020_02_16_536552.shtml


2月14日,本年度慕尼黑安全会议首日上演了一场精彩问答,这段精彩问答的视频在东西方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成为舆论热点。


之所以能够引起国内外公众的广泛关注,除了参与活动的两位当事主角是重磅大咖——一方是在主席台上作为演讲嘉宾的美国现役民主党政客、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一方是在观众席上作为本场活动听众的中国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前外交部副部长傅莹,更重要的还是在于场上局面的戏剧性变化和由此形成的反差。


从传播学的角度,在主席台上就座的佩洛西女士掌握着麦克风和更多话语权,处在绝对优势地位;而在听众席上的傅莹女士由于只能提问、不掌握麦克风,处在相对弱势的地位。但是,傅莹女士抓住了一次非常难得的提问机会,通过一个逻辑性很强、以事实为支撑的问题,让佩洛西女士语无伦次。


傅莹女士的提问不仅得到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也在社交媒体上收获了许多中西方受众的共鸣和赞赏。相信很多受众已经看过这段精彩问答的视频,笔者重点关注的问题是:佩洛西女士作为一个经验丰富、身经百战的西方政客(老油条),类似的演讲和问答场合不知经历过多少次,可是为什么在回答傅莹女士提问的时候语无伦次、顾左右而言他?为什么傅莹女士的提问能够得到国内外受众的跨文化认同?通过反复观看品味这段精彩的问答视频,分享几点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首先,从根子上讲,所谓华为引发的安全问题是美国强加的,事实上并不存在。华为作为国际化很强的中国民营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多年,已经经受了国际市场的检验,根本就不存在美国指称的安全隐患问题。


对于美国人为制造的莫须有的罪名,美国的政客就是资历再深、经验再丰富,也不能无中生有提出有价值的证据。所以佩洛西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只能顾左右而言他,一会儿扯东,一会儿扯西,没有任何逻辑可言,让观众云里雾里。


其次,美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阴暗面昭然若揭。反过来可以思考,为什么美国要无中生有捏造华为的安全问题?对于本来就不存在的问题,其他国家都没有提出过多关注,美国为什么会如此担心?这其实恰恰反映了美国的思维惯性和多年来搞网络监听窃密的实践。


美国多年来在全球搞网络监听窃密,连自己的盟国都不放过,这是一个公认的事实。自己做贼做习惯了,所以总是看着谁都像贼。但是,这一点美国自己是不会说透的,所以这也客观限制了美国对此类问题的回答,直白一点就是说多了自己就露馅儿了。


第三,美国不遗余力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各个场合捕杀华为,反映了美国表面以意识形态划线、实质上追求数字霸权的野心。


在傅莹女士提问之前,佩洛西女士已经就华为问题大放厥词,打着民主专制的意识形态旗号逼其他国家选边儿站队。笔者注意到,佩洛西在表达批评中国立场的时候是频频看稿子的。可以想见,由于拿不出实质性的证据,佩洛西女士也只能读那些干巴巴的没有任何逻辑链条的口径。


同样,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佩洛西女士再次答非所问,一会儿扯到宗教人权,一会儿扯到民主自由,在没有事实证据支撑的情况下也只能再次扛起意识形态的大旗,就是不正面回答傅莹女士提出的问题。


其实,美国的民主制度丝毫没有妨碍美国用自己的技术在全球网络窃密,而指责使用中国的技术会危害其他国家的国家安全,背后掩盖的恰恰是美国追求数字霸权、制造数字鸿沟的野心,这一点美国的欧洲盟国真的该醒醒了。


第四,提问问题本身也是难得的议程设置机会,傅莹女士的提问功不可没。在参加国际会议的场合,大家普遍重视的是能否得到主旨发言的机会,会议现场的提问环节经常被人忽视,所以在很多场合中国参会者提问问题的水平参差不齐。傅莹女士能够给大家导演一场精彩的问答,恰恰在于没有轻易放过提问机会,对提问的问题本身精心设计,通过逻辑和事实直击“美方把技术问题政治化”的靶心。


傅莹女士在提问中先对中国多年来吸收引进西方技术仍然保持自己政治体制做了铺垫,然后反问为什么美国就担心华为的技术就能够威胁西方的民主制度呢?美国及其盟国确实应该问问自己:是啊,美国确实是在实行西方民主制度呀,可是为什么美国在这样的民主制度下就在全球开始网络监听和窃密了呢?看来技术问题本身并没有好坏,关键在于掌握技术的人和使用技术的国家的国家政策。相信这样的精彩问题,将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被大家提及和津津乐道。


最后,要为傅莹女士的优雅大度点赞。笔者注意到一个很小的细节,傅莹女士在提问的时候并没有直接切入问题,而是首先提及佩洛西对中国的友好访问。反观佩洛西的回答,问题一接过去首先强势表白一通华为很多东西都是学习美国的。一边是东方女性的外圆内方、大度谦和,一边是西方精英的外强中干、咄咄逼人,相比之下立刻高下两判。


其实中美之间真的没必要拳拳相逼、争锋相对,对于这场美国强加的中美博弈,正如欧盟代表在插话中所表达的,无论是美国加利福尼亚的硅谷模式,还是中国深圳的华为模式,世界需要多元化,唯有如此才能确保一个自由繁荣的世界。


时事评论

马晓野 | 防止中美战略误读、不要忽略细枝末节——对“竞争”词义的辨析和思考

活动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