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前文:朱建荣:从日本看美国的另一张脸
如果说二战之前一百年美国是日本最大的“克星”,战后的美国转身一变又成了日本的“恩人”。1945年9月麦克阿瑟飞抵日本厚木机场后,一度摆出了彻底整肃军国主义、追究战犯责任、禁止靖国神社、解散财阀的姿态,可不久后一百八十度转弯,改为扶植日本(其他盟国参与的东京审判也虎头蛇尾),曾被列为战犯的重光葵、岸信介后来分别出任外相和首相。1949、50年间日本经济陷入困境一筹莫展,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在日本大量订货(称“朝战特需”),立马成为久旱甘霖。60年代,“越战特需”又把日本推送上经济大国地位。
其实道理很简单:战后的日本不再是美国独霸太平洋的绊脚石,而成了指哪打哪对付新崛起对手的筹码。日本精英层对此心知肚明,采取了顺势追随美国的战略,原外务省情报局长冈崎久彦喊出过“追随美国即等于日本外交”的口号,就是一边在美国那里学刘备藏巧守拙,一边借美国之力东山再起,我曾写过论文称之为日本的“借船出航”战略。
那么美国是否真的“宽恕”日本了呢?其实未必。美国长期以来是把日本军事力量作为其亚太战略的补充,而不是独立的存在。冷战时代以来,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反潜作战能力特强,那是因为美国需要日本平时监视、战时守住日本列岛北部的三大海峡,阻止前苏联海军从其远东唯一军港海参崴进入太平洋。而日本其他作战能力受到的限制则很多,自嘲是“一只肺”(片肺)国家,意即“不能自主决定打仗,军事实力又失衡畸形”。美国尤其严防日本发展核武器,某位日本退役军官有一次半真半假地对笔者说:因为美国曾经对日本扔过原子弹,是绝不会让日本拥有这件终极武器从而萌生独立或报复之心的。
美国把先进武器卖给日本时,都把关键技术设备装进黑箱不允许拆看。二十多年前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位自卫队年轻军官天真地信奉“日美同盟”,但到夏威夷参加联合作战训练后发现,美方处处设防,决不让自认为“战友”的日方军官接触先进技术设备,此人回国后就愤然退职,并写文章揭露美国的“伪善”。另一位退役的陆上自卫队准将池田整治2019年出版了《还在美国占领下的日本----告发日美地位协定的真相》一书,第1章“日本领空完全由美国支配”,第2章“美军治外法权横行日本全境”,第4章“日本的军事决策来自美军加(日本行政)官僚”,看看题目就可以体会出作者的愤懑之情了。
随着中国迅速崛起,美国越来越致力于利用日本牵制中国,包括在钓鱼岛问题立场上转为完全偏袒日本。不过日本精英层还是没有忘记1972年时基辛格对周恩来总理说过的那句话:“日美安保条约除了牵制对手,还像个瓶塞,有遏制日本重整军备的一面”。后者被称为“瓶塞”作用。现在美国更多地做让鹬蚌相争的事,但日本则一直惦记着头上还有一个“瓶塞”。亲美学者井尻秀宪也曾写道,日本人一直记着基辛格秘密访华“越顶外交”的深刻教训,认为中美之间有一种难以描述的特殊关系,到了关键时刻,美国可能又会“忘了”小兄弟,越过日本头顶去做大国交易。我听说这两年日美高层对话,美国拼命说服日本一起全力遏制中国,日方则再三反问:如果我们跟着美国走了,能否保证哪一天特朗普不突然与中国握手,而拆了日本下楼的梯子?
在这个大背景下,对于安倍首相去年6月大阪G20时同习主席会谈中说我们是“永远的邻国”这句话,值得细细嚼味。我的理解,这是一边告诉美国,因为要与中国永远“邻国”下去,虽然追随美国,但也别逼得太紧;另一边又告诉中国,虽与美国结盟,但对“永远的邻国”还是会留有余地的。
日本经济界对于美国为了击败对手六亲不认的面孔更有些深切体会。上世纪80年代,日本半导体技术一度有超越美国之势,美国FBI官员就假扮IBM员工,施钓鱼计,然后宣布“日本企业窃取美国技术”,对三菱和日立这两个行业领头羊一阵劈头盖脑的打压,使之元气大伤。下面这张5位美国议员当时拿着大铁锤砸烂东芝收音机的著名照片日本人至今刻骨铭心。到了1989年,美国再度逼迫日本签订《半导体保障协定》,其赤裸裸的不平等条款终于成为压碎脊梁的最后一根稻草,日本半导体产业除了零部件优势还在,总体至今一蹶不振。
目睹目前的中美摩擦,有些亲美的日本记者写道,过去的日美经济摩擦与之相比属于“同属民主国家又有安保条约”的“墙内之争”。其实当时日本不少政治家也是这样带着委屈情绪对美国说的,让手下留情。但美国还是说出一套“堂堂正正”的理由:你是“异质国家”,是异类,所以必须打。1983年,美国记者沃尔夫(Marvin J. Wolf)出版了《日本的阴谋》一书,认为日本的经济崛起及其贸易政策都来自于盗版、剽窃和国内的不正当竞争手段等“阴谋”。1985年,著名政论家白修德(Theodore H. White)发表了题为“来自日本的威胁”的专论,断言日本发展产业和技术的长期阴谋就在于控制全球经济。这类话语,与今天指责中国的何其相似。
2008年9月,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三大汽车厂商在次年4到6月先后陷入债务危机,日本丰田公司一举跃居世界汽车销售量首位。可同年8月,丰田突然在美国国内被指控刹车电子系统有缺陷,受到138项起诉。美国国会于2010年1月起设置专门调查委员会,其委员长愤怒指责过去10年丰田汽车的技术缺陷导致美国19人死亡、近2000人受伤;政府交通部声明“经过初步调查,丰田确有质量问题”;时代杂志列举战后十大汽车被召回事件,丰田为首。一时丰田如同丧家之犬,销售量剧降,丰田章南社长到美国国会参加公开听证会接受训斥,最后声泪俱下地认错并答应巨额赔偿。
但到了2011年初,美国交通部突然发布最终调查报告说:“没有发现丰田车的缺陷和质量问题”。风云逆转的背景究竟是什么?写过《日本对美国说不》的石原慎太郎揭露说:当时美国三大车商陷于困境,为了赢得喘气时间,并阻止丰田扩大市场份额,所以美国各方联手搞了这场阻击战,其做法与之前压制日本研发国产飞机和混合动力汽车的手段如出一辙。现在美国汽车厂商缓过劲来了,所以闹剧也收场了。
那么美国究竟是谁在谋划这些见不得人的阴谋战略?今年5月,日本国营电视台NHK极为罕见地播放了上下两集重新考证1963年肯尼迪暗杀事件真相的记录片,根据大量最新发掘的资料和证词,认为暗杀事件的幕后黑手最有可能是CIA(中央情报局)。吃瓜群众也许会一时头晕:CIA为何要暗杀总统?该纪录片的解释是:肯尼迪一度要同苏联和解寻求“共同管理世界的永久和平”,这是以维护唯一霸权为己任的美国精英层所不能容忍的,所以为了“正当目的”可以不惜手段。NHK将证词和新材料发往CIA求证,答复是:涉及国家机密,无可奉告。电视片还补充介绍说,特朗普上台前曾发誓要公布有关材料,但上任后又决定不公开了。
这批忠心耿耿为帝国未来谋划的“深喉”精英层,或称之为Deep State,遍布美国各大政府部门和国会,他们不像总统和部长那样眼光总盯着眼前业绩和连任,而是更加关注美国的未来。本文前篇开头提到的那位日本资深外交官说:目前对于中国来说最棘手的,是以美国国防部等为中心的这批Deep State开始认定中国为首要威胁,缠住不放了。
最后再说说从日本看到的美国的“另一张脸”给我们的一些启示。
其一,既然已经被美国精英层认定为头号竞争对手,就要对其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段及各种可能性做好预案。日本共同通讯社资深记者冈田充忠告:美国下一步有可能软硬兼施拉拢所有西方发达国家,重建类似过去巴统那样的对华技术禁运机制,也可能策划把中国排除出美元结算系统。其他日本学者在交流时则提到以下的可能性:扣押中国购买的近1万亿美元美国国债;搞1971年基辛格访华的倒置版,与我过去的“同志加兄弟”结盟;发生21世纪的北部湾事件,等等。美国的深喉们会像好莱坞大片那样为了“大义”干出常人难以想象的事的,包括利用穿着新衣的特朗普,不可掉以轻心。
其二,拉别的国家搞群殴,是美国的拿手好戏,过去对俄罗斯或中东国家发动经济制裁或军事行动,联合国通不过就搞“多国联合”。现在美国力不从心,我们更要密切关注其在全球妖魔化、孤立中国的动向。我们最好的对策,就是重拾建国的三大法宝之一,搞最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中国与欧洲日本等“第二世界”也有不少矛盾冲突,是否应该下决心尽快寻求突破,以全力应对主要矛盾?
还有一个“话语权”问题。日本资深学者和外交官几次对我说,与老牌宣传大国美国相比,中国的大国外交还刚刚开始,必须承认差距。现在中国的外宣不少是用的国内思维方式,往往事倍功半甚至反效果。要慢慢进入国际社会主流角色,学会如何获得国际舆论和各国精英的理解与支持。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可以成为中国争夺国际话语权的新起点。我的理解,“共同体”理念就不是只追求利益与共,而是心心相通和面向未来的休戚与共。只说不搞西方“普世价值观”,又不提出自己有“命运共同体”意义的理念的话,无形中就落入了自我孤立的陷阱。现在某国的所谓自由人权包装正遇到国内外麻烦的空前挑战,又在搞脱群,我们不必花精力去嘲笑批评,而应该正面提出一些让全世界包括美国民众都认同的,走出迷局推动人类共同进步的倡议,并身体力行。日本等国对美国是敢怒不敢言,对中国是看到了财大气粗的一面,但尚未由衷的服气和期待,都在观望。扭转局面,靠中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