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成果 > 时事评论

姚云竹 | 2021年国际军控裁军形势的发展趋势

2021.01.09

C9288ADE-D6C8-4759-A8BB-F39D699663BE_w1200_r1.jpg

作者:国观智库特约研究员姚云竹

2020年是多事之年,多灾之年,多变之年,在国际军控裁军领域也是如此。2021年国际军控裁军会如何发展,有以下几个看点:

通过美国的何去何从,观察国际军控能否“触底反弹” 2009年4月,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为呼应全球“无核世界”的诉求,在捷克布拉格广场发表演讲,承诺美国将为建设一个没有核武器的世界而努力。奥巴马任期内,美俄就进一步削裁核武器达成了《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召开了四次全球“核安全峰会”,为解决伊朗核问题达成《联合全面行动计划协议》(亦称“伊朗核协议”),调整了美国的核政策,在降低核武器在国家安全中重要性的同时,提高了使用核武器的门槛。

特朗普政府奉行“美国第一”的单边主义对外政策,退出了一系列军控条约,其中既有冷战时期与苏联签署的《中导条约》和多边《开放天空条约》,也有《伊朗核协议》,还取消了对《武器贸易条约》的签署,而且至今不愿无条件延长与俄罗斯达成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特朗普政府还大量拨款进行核武器的研发部署,发展所谓可以威慑常规战争的“低当量”核弹头,部署打破战略稳定的导弹防御系统和其他战略武器系统。这些行为,导致了国际军控裁军形势呈现出冷战结束后最严峻的局面。

2021年拜登将接手白宫,从他本人及其外交与安全班子成员的言论分析,其军控政策将会与特朗普有很大区别。比如他主张延长《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争取重返《伊朗核协议》、将美国核武器的用途界定了“唯一目标”(即核威慑和核反击)、重新关注朝鲜核问题的解决等。这些政策的不同,使人们产生了积极的期望。但国际军控进程能否由此触底反弹,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通过全球和平力量的发展,观察国际军控进程的曲折向前 本世纪第一个10年曾出现过一场席卷全球的“无核世界”运动,世界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以及广大民众都在呼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核武器的扩散,限制或者禁止核武器的使用,尽快实现彻底销毁核武器的目标,使人类社会不再笼罩在核毁灭的阴云之下。这场运动经历了广泛动员阶段,并没有销声匿迹,而是进入了更具操作性的政策推介和国际立法阶段。例如,由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国际组织领导人组成的“元老团”为推动核武器国家就“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达成协议,在世界各国游说。“零核组织”不断就各种反核限核事项发起联名倡议活动。2017年7月联合国通过了《禁止核武器条约》,2020年8月洪都拉斯作为第50个国家批约,也使条约于2021年1月正式生效。尽管所有核武器国家都未参加条约的谈判过程,也没有签署条约,但其作为联合国机制内谈判签署的条约所产生的影响力,仍然不可忽视。

通过《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十审会,观察国际社会能否凝聚共识再出发 2021年8月,因新冠疫情推迟一年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十次审议大会将要召开。189个成员将对过去6年在恪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义务与承诺、落实第九次审议大会提出的目标与要求等进行评估。为了使会议能够达到预期目标,联合国和条约成员都在进行准备,加强对话磋商与合作,共同促进会议顺利进行和圆满成功。

通过中国的努力,观察如何在军控领域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首先,作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机制中的有核国家,中国将继续恪守自己的条约义务与承诺,坚持“不首先使用”的核政策,推动以外交方式解决核扩散问题。其次,中国将在五核国机制中促进对话与合作,围绕战略稳定、战略互信、核政策与核战略、降低风险和危机管控等问题开展交流对话,继续牵头开展五核国核术语工作组第二阶段的工作。中国还应向其他核武器国家建议,共同宣布“核战争无法取胜,亦不该发生”;承诺无条件不对无核武器国家使用核武器;明确以彻底销毁核武器为最终目标,不寻求永远拥有核武器;谈判达成“相互之间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条约等。第三,中国还会以开放的姿态对待任何形式的对话,包括与美国和其他核武器国家就战略稳定的相关议题进行双边和多边对话交流。


时事评论

马晓野 | 防止中美战略误读、不要忽略细枝末节——对“竞争”词义的辨析和思考

活动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