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成果 > 时事评论

刘东和、杰夫 | 美国提升台湾关系在“疫情阴影”下现形

2020.09.09

20191104001943.jpg

作者:国观智库特约研究员刘东和、杰夫


本期观象速读:

1. 特朗普提升对台政策,扮演“政治正确”的形象,获得美国选民的支持,争取连任的最大利益。

2. 特朗普提升对台政策,造成“政治脱钩”的迹象,迎合“台独”,坐收台海利益。

3. 特朗普提升对台政策,形成“军事对抗”的现象,获得美军对解放军探底的机会,稳收南海未来利益。




近年来,中美关系波折不断,特朗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挑衅措施,大幅调整美国对台政策。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不但没有成为中美关系的“润滑剂”,反而成为中美关系恶化的“加速器”;“遭遇战”一时难以化解,“持久战”短期不可逆转。特朗普政府2018年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战,在疫情阴影的搅动下,风云转向,美国提升台湾关系成为热点,走向前台。


2020年3月18日,美台首次以“美国与台湾”的官方名义发布“台美防疫伙伴关系联合声明”。3月26日,特朗普签署《2019年台湾友邦国际保护及加强倡议法案》提出协助台湾巩固“邦交”(即所谓《台北法案》)。8月9日,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部长亚历克斯·阿扎尔(Alex Azar)率团访问台湾。这一切似乎在向外界说明,美国与台湾正由非官方的关系向官方“外交”的方向发展。特朗普通过不断改变原来的做法,积极提升台湾关系,给“台独”“投名状”一个“生死契约”。


当前,美国在台海问题上动作频频,用意效果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首先,特朗普提升对台政策,激怒中国,扮演“政治正确”的形象,获得美国选民的支持,争取连任的最大利益。


美国传统基金会亚洲项目主任沃尔特·洛曼(Walter Lohman)近期刊文称,虽然美国两党在诸多政策议题上存在着明显分歧,但在对华强硬方面建立了共识。美国两党政治领导人都一致认为,特朗普政府正式启动美国对华“战略竞争”态势,得到了美国国内的普遍赞誉。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约有73%的美国成年人对中国抱有负面看法,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对中国持负面看法的比例分别为83%和68%,达到了历史高点。因此,美国特朗普政府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拜登竞相展开针对中国的攻击,利用反华情绪赢取选民支持。特朗普政府提升与台湾的关系是对华强硬的具体体现,为争取连任造势。


其次,特朗普提升对台政策,激怒中国,造成“政治脱钩”的迹象,迎合“台独”,坐收台海利益。


大家都知道,影响中美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台湾问题、南海问题、人权与民主问题(涉港、涉疆、涉藏)、国际地位,意识形态、经济全球化等。排在第一的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底线。1979年1月1日在中美建交的《联合公报》中,美国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


美国历届政府有着定义台湾现状的绝对自信,在对台政策方面一直是直言不讳,基于“一中”政策,反对任何一方单方面改变台湾的现状。

 

特朗普政府以前的美国历届政府在对台政策处理上还忌于中美建交《联合公报》,即使是进行实际性官方往来,也是在披着法人性质的民间组织“美国在台协会(AlT)”和“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TECRO)”外衣下处理美国与台湾的事务。1995年李登辉私人访美事件导致的“台湾海峡导弹危机”使中美关系跌落到低谷,最后,美国政府的决策层又重新评估对华政策,清楚地认识到台湾问题的敏感性以及中美关系的重要性。克林顿政府在处理美、台事务时,采取了适当的相应“降温”措施,抑制台湾当局图谋“台独”的膨胀势头,中美关系因此得以在克林顿总统的第二任期内比较平稳地发展,并得到进一步提升。


商人出身的特朗普总统在对待台湾问题上,之前可能是因为无知,现在可能是因为选情,采取了简单粗糙的方式进行。2016年和蔡英文通话是“出于做生意的考量”,2018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台湾旅行法”和“亚洲再保证倡议法”,2019年美国联邦众议院通过的“2019年台湾保证法”以及“重新确认美国对台及对执行台湾关系法承诺”已全然不顾“一个中国”的原则。


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学者祁凯立(Kharis Templeman)认为,中国大陆一直在台湾问题上采取“压力攻势”的政策,比如绕台巡航,进行针对性实战演练。自2016年蔡英文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以来,由于台湾当局拒绝承认“九二共识”,大陆方面切断了过去作为两岸沟通的官方渠道。同时,中国加大了外交力度,台湾当局所谓的“邦交国”,正在逐年减少。祁凯立表示,美国政府采取的行动是反制措施。


新冠疫情似乎为美国调整对台政策找到了一个好“借口”和“突破口”。


2020年3月台美共同发布“台美防疫伙伴关系联合声明”,宣布将在快筛检验试剂、疫苗和药品的研发、追踪接触者的技术、专家交流以及防疫用品生产等四方面展开合作。从内容看,这是一份专业合作协议,然而,协议签署的形式却是以官方名义公开,这对没有“外交”关系的美台来说,有着极大的象征意义。随后的美国卫生部长阿扎尔访台,说是为了“显示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台湾的支持”,以及“肯定台湾在应对新冠疫情方面所表现出的领导力”,其实是给民进党当局打气鼓劲,调动民进党当局对抗大陆,不断在岛内掀起“反中抗陆”浪潮,做大“台独”改变台海现状,造成与中国“政治脱钩”的迹象。


戴维森学院教授任雪丽(Shelley Rigger)撰文指出,美国的台海政策是其亚太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平衡地区权力方面至关重要,台湾地区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市场经济以及地缘政治符合美国的长远利益。特朗普采取像围剿华为、甩锅疫情、涉港制裁一样的方式,大摇大摆地派阿扎尔访台,以图刺激中国大陆实施激烈反击,向其他国家发出信号,表明美国帮助台湾维护“邦交”是认真的,鼓励西方盟国一起改善乃至升级同台湾的关系,给北京与西方建交国增大外交难度,形成外交危机。


特朗普提升台湾关系,不仅是像特朗普所说“台湾买了很多美国武器,是美国很好的客户”,而且是向民进党进行奖励,表明美国是台湾对抗大陆的靠山。华盛顿只是动动嘴,台湾既愿意成为美国的“客人”,又愿意充当美国的“急先锋”,可谓“一举二得”。


就算今后中美关系有所缓和,两国在政治、经济以及其他领域上保持着互动沟通,但是华盛顿也不会轻易收回对台的示好姿态,后续可能将有更多动作。


现在,在对台政策问题上,美国智库内部一直存在“两种声音”——一种是“保持现状”,一种是“突破现状”。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表示,无论民主党还是共和党执政,都应遵循“一个中国”政策,这一政策没有争议性,损害这一政策不是明智之举。此前,多位学者批评特朗普和蔡英文的电话交谈,指出特朗普不了解台湾问题的敏感性。巴尔的摩大学法学院教授查尔斯·迪菲尔(Charles Tiefer)指出,美国对台政策的调整使得中美关系进一步恶化。目前,美国和世界大多数经济体已陷入经济衰退,深度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中国早已成功控制住了疫情,并且中国经济稳步复苏,向好态势持续发展。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理应推动国际合作,承担起领导全球的责任。中美两国应充分加强在疫苗研发和药品开发等领域合作,造福人民、惠及世界,而不是冲突对抗。


如今,“突破现状”的声音正在成为主流。这一部分学者对现状感到不满,主张对华采取更强硬的政策,建议美国政府在一中政策上继续保持模糊、倒退,甚至突破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等底线。新美国安全中心研究员埃尔布里奇·A·科尔比(Elbridge A. Colby)说,美国需要改变在台湾问题上的做法,明确美方的立场,消除“战略模糊”,增强威慑力。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分别在2017年和2018年初发布了一系列涉台报告,建议美国政府“帮助台湾扩大其国际活动空间”,“协助台湾的新南向政策”,加强与台湾地区的防务和经贸关系。美方的言论和做法旨在增加两国修复双边关系的成本和难度,使中美关系进一步锁定在“战略竞争”轨道上。这些智库学者鼓动美国政府利用台海问题来对中国政府施压,抢占战略主动,增加进退兼具的空间,以迫使中国在其他领域上妥协让步。


就目前台海形势来看,特朗普投石问路,借此试探中国的底线,美对台政策或许会进一步加强军事关系,加大洽商“美台贸易协定”的力度。特朗普可能会派遣更高的官员甚至现役军人访台,更为极端的可能派遣陆战队驻扎在台湾,以“切香肠”的方式压缩中国政策空间。而民进党当局正是心心念念、求之不得、甘当棋子,必全力配合。(一些美国学者指出,“美台”的军事合作其实已经“如胶似漆”,只是为了避免中国大陆过度反应没有公布而已。海军陆战队成员也已经在AIT提供警卫。最近流出的台湾战机在空中接受美国空中加油机输油的照片就反应了“美台”军事合作的密切程度。)


再者,特朗普提升对台政策,激怒北京,形成“军事对抗”的现象,获得美军对解放军探底的机会,稳收南海未来利益。


在北京眼里,中国的核心利益是主权问题。其中最核心、最敏感、最紧迫的问题就是中国台湾问题。台湾是完成统一大业的标志,解决台湾问题,第一岛链上最关键的一环不仅被打破,而且变成重要的出海通道,海上安全的战略问题就都迎刃而解。台湾海峡南北通道似乎可以变成中国内海走廊。以基隆港为基点,向东向北的有效保护范围大大拓展;以高雄港为基地与海南亚龙湾港互为左右,则可以大大加强快速到达南海诸岛的海军力量。


在华盛顿眼里,美国没有“国家核心利益”的概念,取而代之的是“永久性国家利益”,其内涵为:第一、确保美国的安全和在世界范围内行动的自由,第二、确保美国获得重要市场和战略资源,第三、阻止敌对力量控制关键区域。


美国以“维护南海航行自由”为由,长期介入中国海洋争端,联合周边国家,通过军售、军援、联合军演和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等方式,维护自身在亚太的地缘优势和同盟体系的领导地位,对中国实施战略防范和围堵。


近年来,美国务卿蓬佩奥,前美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Harry Harris)把南海称为有争议区域,对于中国海军实力的增长,南海岛礁的扩建深感“不安”。美国主导环太军演,联合多国“谴责中国控制进入关键贸易路线和水道的行为”,以“打造一个自由和开放的印度-太平洋地区”。


在美国推行的“印太战略”中,南海被看作为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的“海洋高速公路”,台湾地区在这条海上高速公路上起着一个服务区或加油站的作用。美国近年大打“台湾牌”,牵制中国的海上防御力量,使中国腾不出手来顾及其他很多重要的海上安全问题,通过一系列布局,来获取最大利益。这符合1890年美国马汉提出的“海权”理论: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成为世界强国,而控制海洋的关键在于对世界重要海道和海峡的控制。


中国为了震慑“台独”和警告美国,解放军开展了一系列军演,而美国为了体现对台政策和表现控制优势也加大了在南海海域的军演。2020年7月4日和7月17日美国海军“尼米兹”号和“里根”号两艘航母在南海举行大型军演。8月14日“罗纳德·里根”号航母战斗群在南海海域进行了演习。其中7月4日解放军西沙军演之时,美军派“双航母”进南海举行近年“最大规模演习”,美国军队和中国军队同时在同一地区进行演习,媒界惊呼“十分罕见”。


在写作本文正时,解放军在青岛至连云港以东海域、海南岛东南部海域进行了实弹军事演习。美国主导的“环太平洋”演习(RIMPAC)也在夏威夷拉开序幕。


美国在提升台湾关系的同时加热南海问题,加剧中国海问题的复杂化程度,干扰中国“一带一路”布局,引诱中国开启新的军备竞赛,是想重新演绎1991年美国携盟友通过44年的组合拳将前苏联巨人打倒的冷战模式。


在人类历史上,国与国之间的往来,在许多时候是以“利益”为尺寸,时间是尺寸的变量。太平洋东端的美国,是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具有全球性的科技、经济、政治和军事影响力;太平洋西端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关于两国关系,中美应该遵循“利益”原则,“利益”趋同,太平洋就太平;“利益”相悖,太平洋就不太平。


中美关系紧张局势不仅是经济和地缘政治利益的冲突,而且是基于巨大的互不信任、历史和意识形态的根源。中美双方政治价值观和政治制度鸿沟在日益扩大,导致了两国之间摩擦不断。美国前资深外交官傅立民(Charles W. Freeman Jr.)在他撰写的《有趣的时代:美国应如何处理中美关系》一书中详细阐述了中美之间在台湾问题上的分歧。傅立民指出,美国人倾向于将台湾问题视为政治层面上的一个军事问题,中国人却把它视为军事层面上的一个政治问题。大陆对台政策既不是把军事作为主要,也不把军事作为唯一。


随着美国军舰在中国周边海域的活动频率大幅增加,对中国的挑衅日趋恶劣。此举极易导致军事误判,增加了中美擦枪走火的可能性。澳大利亚前总理、美国亚洲协会政策研究院院长陆克文(Kevin Rudd)8月初在《外交事务》期刊发表文章称,未来三个月,中美之间发生武装冲突的风险“特别高”。美国国防部长埃斯珀8月24日在《华尔街日报》发表题为《对抗中国,五角大楼已做好准备》的署名文章,无疑暗示武装冲突的可能性。中美之间的危机可能会由“冷战”转向“热战”。笔者认为,在选情不利的情况下,特朗普不排除有在台海地区主动挑起冲突的想法,不惜铤而走险,将自己塑造成“战时总统”,催化“聚旗效应”保住他的选情。如果中美之间爆发军事冲突,其溢出效应可能使西太平洋成为冲突升级主战场,进而导致事态失控。


因为疫情和选情,加之美国军工复合体必须不断制造敌人才能保证有钱(国防预算)和挣钱(国防合同)的本能,美国在改变台海局势现状的问题上会越走越远。9月2日美国外交学会主席哈斯(Richard Haass)发表题为“美国在支持台湾问题上不能含糊其辞”的文章进一步表明,美国改变台海现状是朝野共识,不会因为白宫换人而发生变化。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中国政府首先要做到不要情绪化,不用跟美国打嘴仗。其实,美国改变台海现状正是因为决策人意识到中国军力的增加使美国鞭长莫及。从长远的角度看,中国大陆明白武统的政治和人文代价或许不可承受,而台湾地区也知道在独立的路上走得太远可能会导致家破人亡。因此,为了避免中国人之间又一次的自相残杀,两岸领导人和学者需要从长计议,寻找新的框架,堵住美国人挑拨离间的路径,不让它给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制造障碍。


但是,中美在台海海域和空域的不断增加的军事行动是军事事故成为发生武装冲突的导火索。因此,中美两国需保持对话磋商,争取双方对彼此的相关利益与原则相互谅解。两国可以建立中国-美国防长热线联络机制,就重大和频发问题进行及时的通报和处理;各战区或舰队之间可以建立定期交流机制,增信释疑,努力避免误解和误判。中美两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海上意外相遇规则》、《海空相遇安全行为准则谅解备忘录》和《中美海空相遇安全行为准则》,制定一套行之有效、有约束力的准则来管控风险。与此同时,海峡两岸也可以恢复之前曾经尝试过的建立军事互信,并建立通报和热线机制,防止檫枪走火造成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


两岸中国人共同解决台湾问题是必由之路。俗话说,“血浓于水”,天下中华儿女是一家,这其实是解决台湾问题的一个同宗同源的优势。在21世纪的今天,只有两岸在制度上、价值观上相互认可、相互理解,他们的回归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时事评论

马晓野 | 防止中美战略误读、不要忽略细枝末节——对“竞争”词义的辨析和思考

活动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