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24日俄罗斯发生震惊全球的瓦格纳哗变事件前,印度总理莫迪高调访美几乎占据了世界媒体的头条。印度总理莫迪此次对美的国事访问,双方都极尽高调。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为印度总理莫迪铺上红地毯后,称赞“美印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拜登在与莫迪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美印伙伴关系 “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强大、更紧密、更有活力”。结束与拜登在椭圆形办公室的会谈后,莫迪表示印美两国的“战略伙伴关系”进入“新篇章”。
美印关系是否正如拜登和莫迪互吹的那样,进入了“历史最好时期”?追溯印美关系发展历程,我们就能找到答案。
国观智库秘书长、南亚研究中心主任
梳理印美关系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冷战时期和冷战后期两个时间段。
(一)冷战时期的印美关系。这一时期的印美关系,经历了从初期友好到摩擦不断,再到对抗冷战的过程。简述如下:1947年印度建国,适逢美苏冷战开始。印度在建国初始采取了对美苏左右逢源的立场,与当下的印度地缘政治颇为相似。随着美国和巴基斯坦建立军事同盟关系,印巴战争爆发,印美关系转入对抗和冷淡时期。随着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加大对巴基斯坦武装支持,尽管印度依然采取了偏苏立场,但美国开始争取印度,并在印度出兵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问题上都采取了容忍态度,印美关系开始步入稳定发展阶段。
(拜登为莫迪举办白宫国宴)
(二)冷战后期的印美关系。这一时期的印美关系,经历了1998年印度核试验的考验,印美关系不断调整直至进入全面发展时期。1998年5月印度进行核试验,6月美国时任总统克林顿谴责印巴持续核试验引发南亚局势紧张。印美关系持续走低。随着苏联解体,印巴同时丧失了美国分别作为拉拢对象和前线阵地的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克林顿访问印度成为印美关系重要转折点,印美关系进入全面快速发展时期。“911”恐怖袭击事件为印美关系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美国撤销对印度的制裁,双边关系最大障碍自此已经消除。美国鼓励印度在印太地区扮演主要角色,美印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加强。
综上所述,印美关系经历了76年的发展历程,经过了两次印巴战争、苏军进入阿富汗、苏联解体以及印巴核试验和“911”恐怖袭击事件的考验。在时远时近的发展轨迹中,印美关系越来越走向成熟和全面发展阶段。此次莫迪对美国事访问,印美双方将两国的“战略伙伴关系”定义为“新时代、新篇章”可以说毫不为过。
在印美关系的发展轨迹中,美国的态度更大程度上决定了双边关系走向。自印度建国以来,从美苏全球争霸到当今世界格局中美国一超独大的局面,美国的对外政策对印度都会产生直接影响。因此,七十余年来,印美关系时远时近,更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的对印态度。印度则在总体符合印度自身国家利益的基础上,选择采取了对美政策迎合与借力的态度。
从印度建国初期,美国希望通过拉拢印度来削弱和抵制新中国的影响,到卡特政府时期美国主动改善对印关系,再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美国逐步将印度视为南亚地区的核心力量。在印巴核试验之后,美印关系虽然一度降至冰点,但美国不断修正对印立场,重新认识和评估印度的战略地位,并随着“911事件”爆发,迅速拉近对印关系,最终撤销对印制裁,双边关系至此走上全面发展的道路。
当下,印美关系呈现出的新发展态势,依然与美国对印态度密切相关。美国总统拜登自上任以来,一直寻求与印度建立更紧密的双边关系。为对抗中国在亚太地区日益增长的经济影响力,拜登政府持续鼓励芯片制造商等商业公司将工厂转移到印度等地,在全球供应链中排挤中国。对于美国而言,美国急需利用印度实力的增长来抗衡中国。即使在俄乌冲突问题上,印度没有紧跟美西方对俄实施制裁的步伐,反而增加了对俄石油进口,拜登政府依然采取宽容态度,使美印关系因此受到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此次莫迪受邀对美进行国事访问,正是拜登拉拢印度,扩大美在亚太地区 “联盟”的一步棋局。
虽然美印双方首脑宣布美印关系进入新时代,但双边关系中既有的深层分歧并未随着双方的刻意屏蔽而消除,主要但不仅限于以下方面:
(一)“战略自主”和“多极化”始终是印度的战略目标。印度的长期目标是一个多极化的亚洲乃至世界格局。与美国对印度的定位不同,印度的战略目标不是以印度为代价来巩固延续美国的主导地位,而是一个多极化的亚洲乃至世界格局。因此,印美战略选择上存在根本矛盾,印度不会甘心受制于美国。印度近期明确拒绝了美国会“美中战略竞争众议院特别委员会”的提议,将印度纳入“北约+”机制,以进一步共享情报,就是最新例证。
(二)印度“人权问题”成为印美关系的“硬伤”。近年来,印度国内的新闻自由度有所下降,反对派指责莫迪执政的印度教民族主义政党扼杀异议,并推出歧视穆斯林和其他印度少数族裔的民族主义政策。美西方对于莫迪政府在应对疫情和人权记录等问题上,也批评不断。美前总统奥巴马甚至在莫迪高调访美期间,于6月22日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采访,直接批评莫迪政府的“人权问题”,称如果印度政府不能保护少数族群权利,印有极大可能“在某个时刻开始分裂”。
(三)印度成为“下一个中国”是印美关系潜在的结构性矛盾。尽管美国一直用“取代中国”吊印度的胃口,拉着印度参加各种针对中国的倡议、对话、安全机制,但在涉及美国利益的高端制造业领域,美国一直追求的是让其回归美国本土,而不是真正让“印度取代中国”,这是对印度潜在实力的忌惮,也是印美关系潜在的结构性矛盾。如果印度真的成为“下一个中国”,美国会立刻打压印度就像当年对待日本一样,让印度成为“第二个日本”。
在印美关系走入“新时代”之际,印度成为当下严重对立与分裂的国际社会中为数不多“左右逢源”的大国之一。客观而言,这样的国际环境为印度争取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但印美之间长期存在的分歧与矛盾依然存在。印度只有保持定力与清醒,保持自身的战略自主和民族自尊,才能不陷入美国打造的“小圈子”陷阱和冷战思维模式,沦为美国的地缘政治工具,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几代印度政治家梦寐以求的“印度梦”,成为真正意义上“有声有色的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