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成果 > 时事评论

杨晓童 | 伊朗大选结果即将揭晓,伊朗会否继续“向东看”?

2024.06.29

作者:杨晓童,国观智库国际合作部研究主管

导语:随着伊朗内忧外患愈发严重,伊朗“向东看”政策名存实亡,美伊和解或被提上日程。但鉴于伊朗保守派仍牢牢把握政权,美国两党无心向伊朗妥协,美伊和解仍然遥不可及。在此之前,伊朗将继续“向东看”。


一、伊朗总统外长之死暴露致命问题

image.png

伊朗总统坠机身亡,图片来自《时代周刊》

2024年5月19日,伊朗总统易卜拉欣·莱西、外长侯赛因·阿米尔·阿卜杜拉希安一行在从阿塞拜疆返回伊朗时在伊朗境内坠机身亡。伊朗总统一行遭他国暗杀的可能性不大,但却暴露了一个致命的问题。54年的巴列维王朝统治致使上至伊朗高层,下至伊朗民众,都潜意识里崇拜西方的技术和产品,即便现实与认知背道而驰。
伊朗总统一行乘坐的直升机为美制,于1979年伊朗革命前从美国购买。该直升机安全系数极低,一方面是因为该直升机年数已久,另一方面是因为伊朗无法从美国继续购买零配件,只能东拆西补。结合伊朗饱受制裁之苦,资金短缺,事发当天天气恶劣,能见度低下等原因,伊朗总统一行乘坐的直升机坠机并不出人意料。该架直升机按理不应成为总统座驾,虽然伊朗资金短缺,且无法从西方购买武器装备,但伊朗仍可以为其总统从俄罗斯购买先进直升机。伴随莱西等人回国的陪同人员所乘坐的两架直升机为俄制,并都安全到达目的地。在此背景下,伊朗总统一行依然选择了美制直升机,酿成此次悲剧。

二、伊朗民众亲西方底色难改

自2018年特朗普政府单方面退出伊核协定,恢复对伊朗实施极限施压以来,伊朗便彻底放弃在东西方之间保持平衡,放弃与西方和解的幻想,转而力推“向东看”政策,加强与中国、俄罗斯、印度等“东方”国家的合作。但“猛打方向盘”难改伊朗54年全盘西化带来的影响。颇为讽刺的是,伊朗民众明面上高喊“美国去死”的口号,批评美国是“大撒旦”,但并不妨碍他们私下里听法尔达电台 —— 自由电台伊朗分台、美国之音、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等西方媒体,看美国好莱坞电影,听美国流行音乐,用美国社交软件。城镇居民几乎人人都有亲属在西方生活学习,亲西方依旧是伊朗民众的底色。

随着伊朗经济持续低迷,这一现象愈发明显。2023年盖洛普数据显示,26%的伊朗人希望移民国外,比2014年多了14%。其中年轻人居多,43%的伊朗年轻人(15岁至29岁)希望移民国外。全球共400万伊朗移民,其中人数最多的国家分别为美国、加拿大、阿联酋、德国、瑞典、土耳其等国。仅美国一国便拥有150万伊朗移民,超越了第二名、第三名和第四名的总和。在伊朗邻国阿联酋,因美国驻迪拜领事馆接到申请美国签证的伊朗人数量过于庞大,希望前往美国的伊朗人需要提前数月预约。由此可见,西方国家仍是伊朗人心中的“伊甸园”。
三、伊朗国内西方间谍活跃
伊朗民众对西方国家的向往导致伊朗国内充满国家安全隐患。近年,伊朗国家安全部门、情报部门逮捕了大量为西方从事间谍活动的伊朗人。即便西方很少履行其承诺,但在金钱和移民西方的诱惑下,他们还是为西方提供了大量情报。2022年,路透社采访了6名曾为美国从事间谍活动的伊朗人,在他们身份暴露后,他们分别被判处5至10年监禁。他们坚信美国只是暂时将他们遗弃在伊朗,终究有一天美国会履行其承诺帮助他们移民美国。

image.png

伊朗“核武器之父”遇刺身亡,图片来自BBC
西方对伊朗的渗透导致针对伊朗军方、核科学家的暗杀行动屡见不鲜。2020年,伊朗革命卫队圣城旅指挥官在伊拉克被美国无人机刺杀震惊世界。2007年、2010年、2011年、2012年,伊朗境内发生数起针对伊朗核科学家的刺杀事件,作案手法以引爆炸弹和枪击为主。最近一起发生在2020年,伊朗“核武器之父” 穆赫辛·法赫里扎德在德黑兰附近城市遇刺身亡。事发当时,一辆装有远程操控自动机枪的车辆停在法赫里扎德必经之路,待法赫里扎德所乘坐的车辆进入射程时突然向其发起射击。虽然大部分子弹被法赫里扎德保镖挡下,但仍有一发子弹命中法赫里扎德致使其当场死亡。袭击开始3分钟后,执行刺杀的车辆发生自爆,摧毁了大部分证据。截止至今,仍未有任何势力声称对此次刺杀负责,但一切证据都将矛头指向以色列情报部门摩萨德。
伊朗54年全盘西化带来的影响不会改变伊朗外交路线。西方对伊朗的渗透不仅没能减少伊朗的敌对行为,反而使伊朗的行为愈发激进。大量真正的西方间谍为伊朗国家安全部门、情报部门开展反间谍活动提供了借口。随着他们的权利越来越大,他们开始通过指控政敌为间谍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导致伊朗人心惶惶。伊朗亲西方群体或低调处事,或表现得更为激进,从而与西方划清界限。
四、伊朗国内动乱频发

image.png

2022年伊朗动乱,图片来自纽约时报
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失业等经济问题导致伊朗居民支出仍未恢复到2018年特朗普政府重启制裁前的水平,近4成伊朗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穷人、无业游民等中下层群体会聚集在一起,通过酗酒来发泄自己的不满。他们不仅目中毫无伊朗法律和伊斯兰教义,还成为了一颗随时可以引发社会动荡不安的定时炸弹。2019年、2022年,伊朗接连爆发大规模动乱。虽然哈梅内尼力图将责任归咎于美国、以色列等反伊势力,但鉴于游行爆发最为激烈的地方主要集中在偏远城镇,外部势力难以渗透进来,反伊势力策划这两次动乱的可能性不大。这两次动乱皆为民众自发而非刻意而为,2019年动乱的导火索是伊朗油价翻倍,2022动乱的导火索则是一名妇女因未正确佩戴头巾,而遭监禁,并被警察殴打至死。
与以往不同的是,除了提出保障妇女权利、改善民生的诉求以外。抗议者还走上街头高喊“吊死哈梅内伊”,“毛拉去死”,“推翻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等口号,并当众摧毁哈梅内尼的画像,以此发泄他们对伊朗神权政治体制的不满。这两次动乱皆被伊朗政府镇压,一方面,伊朗政府的成功证明了只要伊朗高层团结一心,并牢牢把控国家暴力机器,便可以继续执政。即便少数民众已将矛头对准伊朗最高领袖,即伊朗的实际掌权者,他依旧可以嫁祸于总统,迫使总统辞职来平息民愤。另一方面,如果伊朗政府想避免大规模动乱频发,伊朗政府急需正视经济问题。

五、伊朗经济问题难解

除了之前所提的被西方经济制裁这一因素以外,导致伊朗经济持续低迷还有以下三个因素:

image.png

伊朗革命卫队司令参观革命卫队旗下建筑公司项目,图片来自德黑兰时报
一是军队经商导致贪污腐败、权贵资本主义、裙带主义等现象泛滥。自1990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开始经商以来,其旗下公司垄断了伊朗几乎所有的关键行业,控制了伊朗80%经济,导致伊朗“蛋糕”分配不均,伊朗民众难以分享到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此外,革命卫队只效忠于最高领袖,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经济军事一把抓的革命卫队已经俨然凌驾在政府公权之上,称其为伊朗的“深层政府”也毫不为过。为获得革命卫队的支持,政客只能对革命卫队的所作所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二是伊朗经商环境恶劣。波斯帝国的辉煌使伊朗人拥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但与此同时,伊朗近代屈辱的历史又使伊朗人以受害者自居。伊朗人即自豪又自卑的国民性格,致使伊朗人在拥有强烈的民族优越感的同时,对外界充满戒心。自古以来,波斯商人便以精明著称,伊朗商人也继承了这一点。他们坚信零和博弈,坚信只有对方不赚钱,甚至赔钱,才能证明自己是一个称职的商人。笔者在与以色列学者交谈时,以方一致认为,中伊签署的25年全面合作协议,和伊朗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足以证明中伊经贸往来密切,中国有能力向伊朗施压。事实则恰恰相反,中伊两国是“官方热,民间冷”,“雷声大,雨点小”。笔者在与伊朗驻华使馆官员交谈时,伊方抱怨中国对投资伊朗积极性始终不高,伊方多次向中方反应此现象无果。

近年来,中伊经贸往来确实不尽人意。即便伊朗内忧外患,伊朗人仍然不肯妥协。他们坚持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利益,坚持为外国投资者开苛刻条件,致使外国投资者经常空手而归,赴伊朗投资的积极性不高。强烈的民族优越感和戒备心,致使伊朗人不知互利共赢为何意,经常过度注重短期利益而忽视长期利益。此外,中国商品在伊朗还面临着口碑差的问题。一分钱一分货,中国既有廉价劣质的商品,又有高质量但昂贵的商品。伊朗人购买力大幅下降迫使伊朗人不得不从中国购买廉价劣质的商品,久而久之,中国商品便与质量低下挂钩。伊朗人对高质量但昂贵的中国商品持有怀疑态度,认为这些商品不应如此昂贵,与此同时,伊朗人也不认可廉价劣质的中国商品。

image.png

伊朗在黎巴嫩扶持了真主党,照片来自CNBC
三是伊朗每年花费数百亿美元扶持“代理人”。虽然我国于去年斡旋伊朗与沙特和解,伊朗与沙特等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得到缓和。但这并不能改变伊朗四面楚歌的困境,美国遍布中东地区的军事基地,和与伊朗不共戴天的区域强国以色列,仍对伊朗形成双面包围之势。伊朗深知自己国力无法支持与美国正面交锋,便在中东地区大力扶持“代理人”,以非对称手段与美国“作战”。伊朗每年花费数百亿美元在中东地区组建“抵抗轴心”使原本就不景气的伊朗经济雪上添霜。伊朗这一政策引起部分伊朗民众不满,部分民众走上街头高喊“不要加沙,不要巴勒斯坦,只要伊朗”的口号,抗议伊朗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穷兵黩武。
六、伊朗外交政策何去何从

image.png

伊朗最高领袖呼吁民众投票,照片来自PBS
伊朗大选结果即将揭晓,外界一致认为伊朗大选不会改变伊朗外交路线,通过伊朗宪法监护委员会资格的总统候选人名单证明了这一点。6名候选人中,仅有一名候选人为改革派,其余皆为保守派,而这名改革派候选人不仅资历较浅,还缺乏威望,改革派获胜几率渺小。大部分温和派和改革派候选人都被委员会取消竞选资格。按照当前趋势,保守派大概率会当选。虽然在伊朗,总统是仅次于最高领袖的二把手,但总统缺乏实权。所以,即便发生“黑天鹅”事件,改革派获胜,总统也无法改变伊朗的外交政策。
近年,伊朗改革派夺权皆以失败告终,改革派代表人物或被软禁,或被监禁,或被边缘化。改革派在与保守派斗争中败下阵,一方面是因为美国屡次出尔反尔,使伊朗高层中的亲美派和对美温和派颜面尽失,信誉大幅下降。另一方面,改革派“手里没有枪杆子”。颇为讽刺的是,西方原本试图通过对伊朗实施经济制裁改变其强硬的外交政策,却为伊朗保守派掌权扫清了障碍,导致伊朗外交政策更加强硬。革命卫队利用伊朗对外贸易不便的特点,垄断了伊朗的进出口。作为既得利益者,革命卫队不仅无意改变现状,甚至与保守派共同打压改革派,为保守派提供了武力支持。

image.png

伊朗总统候选人参与辩论,照片来自德黑兰时报
虽然伊朗大选不会改变伊朗外交政策,但伊朗高层也清楚地意识到,伊朗的“向东看”政策名存实亡。中伊官方关系友好,且经济高度互补,但我国企业因伊朗经商环境恶劣等原因,不愿赴伊朗投资。2021年,我国对伊朗投资仅为1.85亿美元,远低于同年对巴基斯坦投资的7.5亿。伊朗与俄罗斯的合作象征性意义大于实质意义,伊朗与俄罗斯不仅是邻国还都是产油国,两国产业和势力范围高度重叠,两国竞争大于合作。伊朗与印度的合作也因印度教民族主义抬头等原因而受阻。唯独与西方和解,解除制裁才能缓解伊朗日益严峻的经济问题。

今年年初,美伊高官在阿曼马斯喀特进行秘密会晤或为两国关系缓和铺路。但鉴于美伊向对方妥协意愿不大,美伊关系缓和仍有很长的路要走。美国著名外交官布热津斯基在其著作《大棋局》中提到,对美国最不利的场景是中国与伊朗和俄罗斯结盟。在美伊关系缓和前,伊朗将继续“向东看”,制造伊朗已与中国和俄罗斯结盟的假象,用于掩盖自己孤立无援的困境。



时事评论

刘平丨人工智能安全:新时代中美关系的必答题

活动回顾